思考如岩,層次節理,成份殊異,構築堅實的生命基底。
思考如山,陵谷錯落,其來有自,由古至今的心靈地質。
思考使人自由。
自由如水,利萬物,不爭強,上善之道。
自由如海,納百川,歷滄桑,不增不減。
自由孕育愛。
愛使生命綻放;神是愛,人是愛。
《自由的哲學》 (德文原名)
《靈性活動的哲學》 (施泰納指示的英文書名)
《直覺思考作為一條靈性之道》 (其中一個英文版的書名)
是人智學裡最重要的著作之一,歡迎您和我們一起來探掘!
【自由哲學】回應〈從施泰納生平看《自由的哲學》〉
《自由的哲學》副標題是「一種現代世界觀的基本概述,依據自然科學方法對心性的觀察成果」。事實上這本書所論述的就是自然科學方法論的一種,其出發點是「萬事萬物都能在不被拘禁的狀態下觀察」。
【自由哲學4】人的個體性和宇宙性
談到人的個體性和宇宙性之前,施泰納先釐清「感知」和「思考」這一組二元性,因為這兩個活動發生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,是可以真實經歷和反觀的,以此具體的經驗去領略人的雙重性,才不會變成抽象的理論。
【自由哲學5】個體性是一切道德的根源
施泰納所提出的想法,你可以說它很理想化,不容易落實,但除非你有去嘗試過,否則沒有立足點去評判它到底有多不容易或多不可能。理想化也不代表不真確,如果各位把研讀《自由的哲學》視為「求真」的努力,就不要因為理想的高遠而打退堂鼓,持續走,方向對了,總有一天會到!
【自由哲學6】從心所欲不逾矩
為什麼要透過思考的方式呢?為什麼施泰納不提其他的修練方法,例如冥想、發展感受力、自然觀察等?「因為人是思維的存在,要從思考出發才能夠找到認識的途徑」。思考是所有其他修練的基礎。
【自由哲學8】生命的價值
重點在於你是否有一個足夠堅定和強大的渴望,讓你願意承受追求過程中的挫敗和痛苦,只要最後達成目標時仍有一絲愉悅,就足以支持我們負荷這個渴望。重點不在於人在將死之際盤點一生時,得到樂大於苦,便覺得無愧此生。
【自由哲學9】活在真實中
在一元的世界裡,我們從感官造成的幻相開始,穿透表層,以思考連結事物的真實概念,這個流程全部發生在「這個世界」裡,印證了人智學裡一句有名的話:「靈性不離物質,物質不離靈性」。世界的範圍就是我們心與靈所能及之處,是沒有邊界的。
【自由哲學10】自由的哲學與療癒的來源
人是身、心、靈的存在。「思考」即是靈性的活動,讓我們得以穿透自然的、物質的、社會的、心理的層面,進入自身靈性存有的領域,從那裡把溫潤的微光帶回人心中的暗處,帶來療癒。
【自由的哲學】第十三章
缺乏道德直覺的人才會用苦樂相權的結果為人生做抉擇,而不是直視自己內心的真正欲望和意願。就好像在說「我要做那件事,因為苦樂相抵後我會有愉悅的剩餘」而不是說「我要做那件事,因為我想做,我感覺我生來就是為了做那件事」。